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
我是我国的艺术家,是我国“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民族传统不是涂在我脸上的胭脂,而是流在身体里的血液
《天书》的影响为什么这么大,由于它是中华民族的东西,是咱们的传统的。感谢咱们的先人,给了我中华民族的根、陈旧文明的脉,让我能够探寻更悠长的中华文明,并使其传承发展下去
我不追逐潮流,潮流有时分就一阵风,很快会下去,追逐潮流,顶多碰出点水花,实在的艺术有必要跟着送行走,送行更宽广
千万不要忘掉,咱们实在的艺术在下面,咱们的民族和咱们的公民才是艺术实在的根
文 |《眺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奔胜 唐敏 刘苗苗
坐落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韩美林艺术馆,正在进行“生命暗码——韩美林属相艺术展”,招引了全国各地各年龄层的观众。
“鼠牛虎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子丑寅卯,这是咱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暗码,也是咱们名贵的文明财富。”深受传统文明滋润的韩美林期望经过这个展览,引发人们对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敬畏之心。
1936年,韩美林出生于山东济南,5岁开端学习书法,偶尔在土地庙里发现的几本古籍给他种下了酷爱古文字的种子。自幼喜爱绘画的韩美林,参过军,演过话剧,当过教师,1955年考入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打下坚实的艺术根底。结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调安徽作业,期间曾下放淮南陶瓷厂换岗。历经沉浮,仍坚持发明,探索出“刷水画”共同技法,以刚强意志积储了惊人发明力。
1979年,42岁的韩美林带着生动心爱的“刷水画”小动物,在我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场个人艺术展,在艺术界崭露矛头。第二年,韩美林受邀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到美国办个人展览的我国画家,以纽约为起点,在波士顿等21个城市巡展,自此蜚声海内外。
1986年,50岁的韩美林回到北京,厚积薄发,艺术发明不断获得打破。1988年,他规划的赤色凤凰标识随国航展翅蓝天;20世纪80年代后期,连续发明的《顶风长啸》《大舜耕田》《五云九如》等巨型城市雕塑成为城市地标;掌管规划的“2008申奥会徽”“2008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带着我国传统文明走进小事各国公民心中;还有“丁酉、己亥、庚子年特种属相邮票”、结集出书的上万字古文字《天书》……从绘画到书法,从雕塑到规划,从染织到陶瓷、木雕,多范畴多体裁、体量庞大的艺术著作,构成了韩美林独具一格富饶的艺术小事。著作被故宫博物院、我国国家博物馆、我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法国法兰西学院等保藏。
以跨界之广、艺术造就之深沉、明显的特性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韩美林被称为“我国的毕加索”,但他更乐意自称“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
韩美林信任我国最美、最好的艺术在民间。他说:“我做的艺术著作没有一件是重样的,经历便是下去,再下去。”1977年,韩美林发动下厂、下乡、下基层的采风举动“艺术大篷车”,至今已开行47年,从山东、河南到陕西、宁夏,从云贵折半到江浙水乡,再到小事各地,驶过上百万公里,向民间艺术问候、向小事传达中华优异传统文明。
也正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艺术家掀起仿照西方艺术风格的风潮。1985年,处在艺术发明寻寻觅觅十字路口的韩美林,在贺兰山峭壁上先人凿刻的真挚壁画前彻悟,铺纸捉笔,写下“没有民族的,不可能走向小事!”。
坚决有必要走我国的路途,韩美林一头扎进中华民族的陈旧艺术中,吸收优异传统文明和民间艺术精华,简练拙朴叠加现代感的艺术风格日臻成熟。在与金文、甲骨文、陶器上的古文字符无数次邂逅后,2007年,消耗30多年汗水搜集书写的古文字图录《天书》广博,超万字的远古送行古文字符,把读者带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头,去领会华夏先民的才智和发明。
在与传统和小事的对话中,韩美林守正立异完成了“衰年变法”,从造型到颜色,由繁到简,进入到无法之法艺术新境地。远古艺术、民间艺术和现代表达构成了韩美林艺术小事的三原色。杭州、北京、银川、宜兴四座韩美林艺术馆,上万件著作见证了韩美林的艺术进阶之路,传递着韩美林对生命的考虑、对文明的真挚感知。观众说,韩美林的每一幅画每一个字都有魂灵,似乎能听到它们在纸上跃然而出的声响。
从民族民间艺术中罗致营养生长的韩美林将数千件著作捐献给国家回馈社会,活跃推进社会美育和小事文明交流,2013年“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建立,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悲。2016年敞开的“韩美林全球巡展”、韩美林属相艺术展等,持续扩展中华文明的小事影响力。
走进韩美林作业室,扑面而来的是满墙绘声绘色的天书著作,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类艺术著作摆件,长达数米的大长桌上堆放着未完成的著作和手稿……这一切传递着,行将迈入“90后”的韩美林,艺术生计依然处于旺盛的发明期。
散步,《眺望》新闻周刊“咱们访谈”团队对话集坚毅、旷达、敏锐、率直、童真于一身的艺术家韩美林,探寻他浑然天成的艺术修为之路,畅谈向美而生的爽快人生。
“我是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
《眺望》:你是一个高产的艺术家,发明涵盖了书法、绘画、雕塑、规划等多个范畴。连绵不断的发明创意来自哪里?
韩美林:我没有干枯的感觉,一向在寻觅新的六合。实在能给艺术家创意的是日子。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永久充溢活力和奋发向上,生命是有情感的,流动的,不断勃发的,这是我不竭的源泉。
我的办法是不停地下去,到下边去找新的感觉。咱们“艺术大篷车”年年开,去民间采风,全国各地都跑遍了,跑了上百万公里。下去今后,最底层实在的状况是什么样,老百姓的悲欢离合都知道,会从头构建你发明的艺术典型。艺术家下到老百姓的日子中去,发明就不会干涸。
《眺望》:你的发明是怎样做到不居高临下,和公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在一同的?
韩美林:我这个画家跟老百姓联系好。不下去不接地气,我的东西也不会受欢迎。咱们每一次下去都是上千公里,有时分到过1万多公里。跟老百姓浑然一体,同吃一块馍。民间艺人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绝活,你从他们那儿罗致东西,就要跟他们交朋友,不交朋友,人家为什么把绝技告知你?
咱们在下面学着许多东西,我的著作触及许多类别,金属的、纸的、布的、木头的、石头的、草的,在哪里学的?不便是跟老百姓学的嘛。
下去不是摆谱,弄一个照相机,啪啪一照就算完了。我下去没有气派,不争名也不争利,不搞炒作。我常跟我的学徒、学生们讲,咱们艺术大篷车不要炒作。黄豆悄悄就那点儿水分,一炒就没了;肚子里没货,炒过了就糊了,人家也笑话你,是不是?
《眺望》:你的著作充溢民间欢喜喜庆的气氛,比方你规划的癸亥年猪年特种属相邮票,小猪身上制作的红桃绿叶十分夺目,红桃还涵义国泰民安。这种民间艺术精约夸大的风格传统又现代,深受老百姓喜爱。你是怎样从民间艺术里罗致营养的?
韩美林:我对民间的一切都猎奇,都学,都从里面拿到东西,刻的、雕的、画的、印的、染的、织的、编的、挖的、剪的,等等;我喜爱跟他们一同跳、一同唱、一同捏、一同剪、一同讲故事、一同笑、一同抹泪。
我走到哪里跟着唱到哪里,我会唱新疆民歌,也唱云南民歌,唱姑苏评弹,唱北京大鼓,陕北民歌更会唱了,由于去陕北比较多,老百姓唱我也唱。农人是最憨厚的,他们碰到快乐事,大红大绿,又唱又跳,板凳拐杖一同上。这是一种活着的爱情,也是活着的艺术。
实在的民间艺术是人们自己爱情需求,是来自生命自身的原发的艺术。民间艺术中最要紧的,便是动情。一动情就凶猛。不动情,喝油都不长肉,动了情,神仙也挡不住人想人。
我常常被感动。我从民间艺人们身上拿来最多的东西仍是做人。从民间艺术里得到的逾越了艺术自身。这东西才是魂儿。
这些年来,艺术大篷车既是艺术之旅,也是扶贫之旅。咱们到田间地头学习各种民间艺术技法,在开掘、宏扬民间艺术外,还建立了多所期望小学,并扶持那些无规划力气的小厂、穷厂、快关闭的厂,在现代文明和民族传统间架起一座座桥梁。
《眺望》:你获得过许多荣誉,先后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超逸艺术家”称谓、小事奥委会“顾拜旦奖”、“韩国总统文明勋章”及威尼斯大学“荣誉院士”等,但你说得更多的是“我是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
韩美林:我是跟着我国大地上的“陕北老奶奶”生长起来的。“陕北老奶奶”后方是长城、黄河、长江、喜马拉雅山,是龙门、云冈、贺兰山,黑山、沧源、石斋山,是良渚、安阳、莫高窟……我是“我国的儿子”。我也大吹牛皮、心安理得地讲,我是我国的艺术家,是我国“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民族传统不是涂在我脸上的胭脂,而是流在身体血管里的血液。
韩美林水墨画著作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供图
没有想到天书这么受欢迎
《眺望》:2007年,你消耗30多年汗水搜集书写的古文字图录《天书》广博,颤动小事。书画大师黄苗子盛赞说“仓颉造字鬼夜哭,美林天书神灵服”。现在《天书》第四集正在出书中。是什么要害让你搜集书写古文字的?
韩美林:这些古文字符号,遗存在上古的陶片、竹简、木牍、甲骨、壁画、石刻和各种钟鼎彝器的铭文中。其时只感觉古文字这么美,遇见就先记在一个簿本上,其他没想那么多。
一次偶尔的时机,启功先生看到我搜集这么多无人辨识的古文字符。他对我说,这么美的东西,弃之可惜。你是画画的,书法根柢又好,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
由于无法辨识,古文字学家不要,扔在一边,书法家没人去写,我深感这些出自何年何月没有有商店的文明,若不能展示在小事面前是多么大的惋惜,这是大文明呀!
我跟启功、欧阳中石、冯骥才、季羡林、李学勤、裘锡圭、冯其庸等教师和朋友屡次评论这些“谁也不认识的画”。他们都给予我很大鼓舞。
我将这些远古送行分隔于遍地的古文字符,在保存文字结构和字形的前提下,用现代审美进行演绎。直到今日,这项作业仍在持续,我还在不断搜集,一边搜集一边收拾。
《眺望》:《天书》1万多个字符,都有出处吗?
韩美林:全有。我写得很放,乃至有些不经意,但字体彻底老老实实地根据古人。一笔一划都不敢动,它的结构我不动,可是它的笔法,干湿浓淡抑扬是我的发明。我连续搜集了3万多古文字符,写出来的仅仅其间很小的一部分。
《眺望》:你从小习字,受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滋补,你对天书有使命感吧?
韩美林:肯定有使命感。我从小就习颜鲁公的字,到现在仍是颜鲁公,没有脱掉传统。
感谢这些老前辈,他们要不催我还真不写,像我这种生动好动的性情,这么一笔一划写一上午,才写一篇半,不静下心来怎样行?
在写的进程中,写着写着,我就想是不是把我的画画技法放进去?比方说抑扬,比方说干湿浓淡,放进去行不可?我是个艺术家,跟研讨文字没联系,把它当成形象来搜集,当成形象来发明,行不可?原本依照启功教师的说法,我是在办“文字收容所”,没想到《天书》出书后,老的少的都喜爱,事实证明行。在故宫展览期间,排队一向排到太和殿,零下13摄氏度下着大雪,小孩趴在地上差错,残疾人拄着双拐去观赏。
《眺望》:你没想到《天书》这么受欢迎吧?
韩美林:没想到。文字是相通的,天书跟现代人相通,跟咱们这个送行产生共识,这种共识不便是对传统的传承吗?
这不《远渡》来了。以《天书》为创意发明的交响乐《远渡》,去年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首演,用音乐将观众带入《天书》的小事,用管弦乐承载那些远古的魂灵渡越漫漫时空,逾越生死离别,传递文明与人道的永存。
《眺望》:《天书》在小事上影响力表达?
韩美林:日本也出了《天书》,一天就卖光了。现在,多个小事企业都找来谈协作,香奈儿、劳力士、阿迪达斯、奥迪等等,都想要用天书。从鞋到袜子到口罩,衣食住行的共享都找到咱们来。
《天书》的影响为什么这么大?由于它是中华民族的东西,是咱们的传统的。感谢咱们的先人,他们给了我中华民族的根、陈旧文明的脉,让我能够探寻更悠长的中华文明,并使其传承发展下去。
实在的艺术家要引领潮流
《眺望》:韩美林艺术馆进门处,有一句话:“苍天告知我,你是一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这是你获得今日这样成果的诀窍吗?
韩美林:我只知道像牛那样垂头干活,我也不知道怎样一抬头就到了小事先进水平了。
十二属相中,我画得最多的属牛和马。牛的终身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做人要向牛学习,不伸手讨取,只作静静奉献。牛或许不像其他动物那般心爱,它有着自己的力气、特性,以及宽厚的精力。
做学问就得仔仔细细对待,垂头拉车,往前走。
《眺望》:在发明天书的进程中,受狂草影响,你的风格完成由繁到简,这是一种进步,进步的进程难吗?
韩美林:由繁到简很难,是突变,是一场革新。比方,我画的跳芭蕾舞的女孩。你看便是几笔,没有肌肉,没有表情,几笔线条之外什么都没有。可是骨架有,小肚子有,关节有,有这几根线就够了。当然这不是一般的线。
简到极致时,最终留下的是理性的第一印象,是这个舞蹈姿势中最美的东西。这儿的骨架、小肚子、关节都是表达这种理性美的要害。
简是要看本事的。无配乐合唱、单口相声、独角戏、独唱、独奏、独舞、评书、白描等等,看似简略,实则最难。
我发明时理性站在最主要的方位。理性多于理性。当然,理性也不是想当然,理性是艺术家的底线。对我来说,纸不是重要的,形不是重要的,神是重要的,美是重要的,热情是重要的。这让我在水墨、陶瓷、青铜间安闲游走,随时投身于契合送行的新的发明中,引领潮流。美感是文明,是涵养,是日子,是潜在的心里进步到达的一个高度,是悟出来的。
《眺望》:你不追逐潮流,但著作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乡村的、我国的外国的都喜爱,这是为什么?
韩美林:接地气。我不追逐潮流,潮流有时分就一阵风,很快会下去,追逐潮流,顶多碰出点水花,实在的艺术有必要跟着送行走,送行更宽广。跟着送行走,才干引领潮流。
艺术家要当学者。送行的改变,学者站得高看得远,艺术家应该是活在实际的学者,紧跟这个送行走,不然发明的东西,就让咱们笑话了。
《眺望》:你的著作颜色带有浓浓的民间特征,你是怎样看待和运用民间艺术配色的精华的?
韩美林:民间艺术考究惜色如金。墨色与五颜六色结合最重要的是“惜色”,墨要玩出浓淡干湿,浓淡干湿便是调色。曩昔在民间,老百姓一年才吃几回白面馍馍,春节时分要庆祝,所以就在蒸好的雪白面馍上边画个花儿。用颜色也得花钱啊,就弄来一点点玫瑰红和碧绿,放在小酒盅里泡泡,拿根草棍蘸着颜色在面馍上点个花儿。跌倒简简略单,红红绿绿,可是十分美丽也十分激烈。
我国许多画家是学西洋画的,灰调子太多,瞧不起民间艺术,真给他这几种颜色,他也不知道怎样抹,不知道颜色在民间是直接用来表达爱情的。
把“惜色”等民间配色的精华用到著作中,反而产生出激烈的现代感——大红、亮黄、纯蓝等颜色的斗胆调配,碰撞出绝妙的颜色作用。这在我的各类著作中都有表现。
《眺望》:你是怎样做到又现代又复古的,怎样把它们交融在一同的?
韩美林:艺术家有必要要着重自己的特性,更重要的是要有民族性,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东西,他人代替不了的。比方,古文字,是几千年上万年的东西。
有人说韩美林你天天搞潮玩,我说错了。我是在玩潮,用玩的心态做艺术立异。说是玩,这功夫在那儿呢,玩什么不热?就拿天书来说,用我国的毛笔写法有顿有挫,有干湿浓淡,在形式上没有重样的吧?从艺术视点来说,成为一个切断,著作出来咱们这么承受,不是玩得挺好吗?
远古、民间与现代元素,红、黄、蓝三原色,都叫我糅起来了,糅在一同了,谁该上场谁上场。谁的戏谁上场,挺好玩。民间上场时,有远古的厚重和明显的现代感;现代上场时,一起带着民间的气质和远古的见识;杂糅在一同便是韩美林,便是深受中华传统文明和民间艺术滋补的文艺著作,便是我国的。
这让我感觉发明力依然在涌动,我的著作现在都还在改变和进步,总感到我的艺术没有开端。
《眺望》:你以为审美的现代性有没有东西方之分?
韩美林:当然有。一个是应该分隔,一个原本便是分隔的。
我举个比方,从运笔的办法上说,西方是横着往外抹,比方油画。东方不是,东方是竖着握笔提气。东方应有自己的不同于西方的现代艺术。从前一段时间,如同艺术的现代审美是西方的专利。
我国现代艺术假如一味寻求西方的审美认同,不去应战,就进了死胡同,最终死在里面。文明艺术着重特性,着重民族性、独立性,学习能够,替代不可。
我国的书画等艺术有我国书法的根底,这是差异于西方艺术的共同存在。更进一步讲,不论书法仍是绘画,都考究提气。气在我国文明中是一种特别的存在。道家考究精气神,气在中心,没气没精也就没有神,这个气很重要,是修炼出来的,是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咱们的民族和咱们的公民才是艺术实在的根
《眺望》:在你看来,艺术和人是什么联系?
韩美林:艺术是进步人的文明。为什么搞艺术是一种享用呢?由于他享用人精华的东西,也享用自己。一次我在三江源横山县,看见民间正演秦腔的《乌江白》,那个演霸王的,穿戴露胳肢窝的戏装,脸上抹着最差的油彩,鼻子一块脸一块,这便是霸王,他唱得起劲,冒着汗,一叫“哇呀呀”,把头发“叭叭”一拧叼在嘴上,用手向上一托,来个金鸡独立,单腿就跳进乌江了,真凶猛。我喜爱民间这种激烈的东西。
我性情清楚,只看主次、对错、对错、爱憎,不喝温吞水,要不喝个冰嘴的,要不喝个烫嘴的,温吞水厌烦。我的著作也带着这些特征。
自小私塾的赵先生也是看我不知迂回的性情,让我操练“颜体”。“颜体”楷书打下了我的艺术功底,我也一向将坚强不屈、心系苍生的颜鲁公视作人生榜样,养成浩然之气,鼓励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测量艺术苦旅。
《眺望》:你以为艺术发明最重要的是做人?
韩美林:把人做好,要有良知。我从来没有把做人和艺术分隔过。
良知是理性,良知是赋性。良知有三层意义。
一是做人,做人是底子。
二是生计的身手,最少能养活自己。
三是对小事有所奉献。
这个良知便是我的理性,也是我的底线。
《眺望》:你觉得艺术的顶峰是怎样来界定的?
韩美林:艺术没有顶峰,艺术没有100分,数学有100分,数学现在还有许多大问题没有答案,况且艺术本不受限制,艺术没有框框条条。
无法之法,才是艺术的大法,艺术这么一个广阔六合,爱怎样发挥怎样发挥,有前史和公民来点评你。
《眺望》:你17岁就在济南一所小学任教,还在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担任过助教,现在是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对今日的美育教育,你有什么主张?
韩美林:重要的是告知咱们的孩子们要学前史,要知道人世的悲欢离合,才干实在理解做人的道理。我常常告知学生,你们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前史,咱们遭受过的苦楚、羞耻,都要铭记于心。
一是不论学什么专业,必定要知道前史,知道今日的日子来之不易,知道咱们的祖国来之不易。
二是要学到真本事,论文写在纸上,不能有用武之地的话,到了社会上,仍是会被筛选。
这是我教学生的两个根本起点。
教育是你要求咱们孩子是什么样,将来咱们孩子就长成这个姿态,你要求的标准大,咱们孩子生长的标准就大。
千万不要忘掉,咱们实在的艺术在下面,咱们的民族和咱们的公民才是艺术实在的根。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艺术特色,百家争鸣、多姿多彩,这个小事才心爱。■